招生首页 > 院系专业 > 通信与信息工程系

通信与信息工程系

通信与信息工程系简介


通信系学子参加五月鲜花歌唱比赛

师资队伍:本系师资力量雄厚,以五名北京邮电大学博士生导师与硕士生导师,以华为、贝尔实验室资深工程师为班底,精心组建了一支集理论与工程实践于一体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其中,拥有博士学位教师10名,其余教师均硕士学位。此外我系还聘请了来自网络数字安全无人机和卫星通信等学科领域的知名专家作为外聘教师,担任部分理论和工程实践课程的主讲教师。

实训条件:通信与信息工程系与华为公司深度合作,共同建立了华为ICT学院通过嵌入华为相关的实训实验,学生能够第一时间接触到ICT行业的最新技术和发展趋势。作为我院“北京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主体组成部分,系拥有一系列完善的实验平台和工程实训教学环境。这些平台不仅涵盖了电子技术基础、EDA与数字电路、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等专业基础实验室,还建立了现代光通信、光传输、接入网、数据通信、华为大数据、5G仿真、智慧物联网等综合实训平台。这些实验室和平台配备了国际先进的仪器设备和实验软件,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实验教学需求,确保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够通过实践操作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团队协作能力,我系还特别设立了四个学生创新工作室和一个创新社团,分别是“E+E创新工作室、“移动互联网创新中心”、“物联网创新工作室”、“晨星创新工作室”和“科技智能驿站”社团。

5G虚拟仿真平台

无人机实训实验基地

吕望数学安全研究院:我院以通信与信息工程系为依托,聘请国内著名网络安全专家吕述望教授担任“吕望数字安全研究院”名誉院长,聚焦数字网络安全与智能科技领域的前沿问题,开展创新性研究,为国家的数字安全、网络强国建设和能源强国建设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吕望数字安全研究院”成立揭牌

智联通信技术学院:2025年,通信工程专业与中信科移动公司(中国信科集团核心企业)深度合作,共建“智联通信技术学院”,开创产教融合新模式。通过“六共模式”(方案共制、教材共编、师资共培、就业共助、基地共建、科研共融),联合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与前沿课程体系,实时对接5G/6G、物联网等新技术,升级实验实训基地软硬件资源。学生可依托龙头企业技术平台参与真实项目,获得“学习-实践-就业”一站式培养,培养通信领域高竞争力人才。

获奖与创新:通信系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科技创新项目。建校以来共有上千人次在电子设计大赛、国际水下机器人大赛、国际数学建模大赛、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大赛、大唐杯、蓝桥杯等国内外赛事中奖项。近两年学生发表创新学术论文及专利十余项。

就业情况:本系已有近4000名同学毕业,近十年平均就业率在98%以上,其中1550余人就职于国有企业、党政机关、科研院所等单位。如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通信运营商企业;华为、中兴通讯、大唐电信、中国普天、中华通信、大华股份等通信、电子设备制造企业;北京海关、北京市公安局、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国家机关;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铁电气化局、中铁集团等大型国有企业;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光大银行等金融单位。

考研情况:本系年均毕业生220余人,许多学生被北京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北京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录取。部分学生先后进入帝国理工(英)、莫纳什大学(澳)、皇家墨尔本理工(澳)、麻省理工州立(美)、诺丁汉(英)、悉尼大学(澳)等世界著名高校继续深造。